|
|
|
 |
|
|
煤气发生炉的操作和运行
正确的操作运行对煤气的质量、产气量和减少煤耗有很大影响,现将有关问题叙述如下:
1. 铺炉及点火
用粒度30-70毫米的炉渣铺炉至炉渣高出风汽帽子100毫米左右并推平,放入木柴等引火之物,打开排空管道钟罩阀从炉门处点火。引火物燃旺后加入少量煤并启动鼓风机,逐步加煤使全炉膛均匀着火,此时即可封炉门改由炉顶加煤,为防止炉门漏烟可在关闭前先在四周涂一层耐火泥。
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全炉膛是否均匀着火,如有局部地方未燃,应及时返工处理,否则将对煤气质量有极大影响,甚至使煤气不能点燃。
2. 料层的培养
点火后继续加煤,同时送入水蒸气,开始产煤气要达到正常的产量必须有合理的料层高度。料层自下而上分为五层。
A. 灰层:高度100-150毫米;
B. 氧化层:高度100-200毫米,温度1000-1100℃;
C. 还原层:高度400-450毫米,温度800-1000℃;
D. 干馏层:高度100-150毫米,温度550-800℃;
E. 干燥层:高度100-150毫米,温度450-550℃;
料层总高度一般控制在900-1100毫米范围内,料层表面应为暗红色且有均匀的黑斑点不应有冒火现象。
通过适当的加煤、出渣、鼓风等操作,使料层培养成上述五层处于最佳产气状态,加煤应做到勤、少、匀,落煤栓打开要小,使煤均匀散布,防止一个方向落煤太少,煤的粒度大要求产气量较小时料层宜控制得高些,反之则可低些。
煤气正常的出口温度为450-550℃,如果温度过高可能是料层过薄或烧穿,会造成煤气中CO2含量增大质量下降,料层过薄可直接加煤,料层过高时,应先出渣再加煤。如果煤气温度过低其中CO2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大质量同样下降,此时可增加一次风压力、降低一次风温度以提高炉温。
下一页
|
|
|